这个地方是哪里呢?既然石达开宝藏的埋藏地点没人知道,那么,石达开宝藏的消息又是如何传开的呢?
原来,在石达开死后,他埋藏宝藏的消息便被人传了出来。佐证这一消息的还有这样一个传闻,说石达开当时留下了一张写有“面水靠山,宝藏其间”八字隐语的宝藏示意图,虽然这一隐语流传很广,然而,直到今日,仍无人能破解这一隐语。
翼王石达开率兵出走
石达开,广西贵县人,生于1831年,卒于1863年,是太平天国著名的军事统帅之一。他在早年加入了拜上帝会,和洪秀全、冯云山、萧朝贵、杨秀清等人共谋举义,发动了金田起义。石达开先被封为左军主将,后又被封为翼王,任先锋,从广西向金陵(即今南京)进军。因军功卓著,石达开成为太平天国的主要统兵将领之一。
咸丰四年,太平军西征,却被曾国藩的湘军打败而节节后撤,武汉失守,九江危急。在此危难之时,石达开奉命率军赶到湖口增援。他一面指挥九江、梅家洲等地的守军顽强抵抗,一面将自己率领的军队分成几路,将曾国藩的湘军水师困锁在鄱阳湖内,并使用火攻计焚烧湘军的笨重大船。石达开的这一战几乎全歼了曾国藩的水师军队,扭转了太平军西征的不利局面。后来他又率军协同燕王秦日纲等部,一举摧毁了清军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解了清军对天京的围困,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了全盛时期,石达开也因为这些卓著的军功而得到太平军将士的一致拥护。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被杀,上万东王部属惨遭株连,石达开在前线听到天京可能发生内讧的消息后赶回阻止,但为时已晚。北王韦昌辉把石达开反对滥杀无辜的主张看成对东王的偏袒,意图予以加害,石达开逃出天京,京中家人与部属全部遇难。
石达开在安徽举兵靖难,上书天王,请杀北王以平民愤,天王见全体军民都支持石达开,遂下诏诛韦。11月,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他不计私怨,追究屠杀责任时只惩首恶,不咎部属,北王亲族也得到保护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石镇吉等后起之秀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
被逼离京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合朝推荐石达开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却忌惮石达开的声望才能,虽迫于民意命他提理朝政,却不肯授予他“军师”的地位,只封他为“圣神电通军主将义王”,局势稍见好转后,又对他产生谋害之意。为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被迫逃出天京,前往安庆。
1857年6月2日,石达开率领他所部的二十万精兵离开天京向西部而去,以躲避洪秀全可能对自己的“阴图戕害”,但是他又不想背负叛逃的罪名,所以在西进的路上,他命人一路张贴布告,说明自己的忠心与清白:“吾当远征报国,待异日功成归林,以表愚忠耳。”
石达开本想多立战功后回归太平军中,然而在无根的情况下四处转战,形势极为不利,他想再次获得军功的愿望落空了。在与清军的多次交战中,石达开率领的军队损失惨重,又因为没有属地,缺少草粮供应,将士们的士气很低落。曾被石达开打败过的湘军统帅曾国藩看出了这一点,很高兴,他认为以石达开目前的情形,自己报仇雪恨的机会到了。他说,石达开“既钝于浙,钝于闽,入湘后又钝于永祁,钝于宝庆,裹胁这人愿从者渐少,且无老巢以为粮台,粮米须掳,子药须搬,行且自疲于山谷之间”。因此他加紧了对石达开部的围攻。
面对缺草少粮、兵疲马困、又被湘军四处围堵的情况,石达开无奈,只能带领军队退守到长蛇岭,转战四川,想避开湘军的主锋。然而,即使他采取这些做法,仍无法阻止被湘军大败的结局。最终在大渡河畔,石达开部陷入清军的重重包围,进退无路。
清军虽然将石达开逼入了绝境,但石达开的军事能力还是很得清廷欣赏的,所以清军派人劝降石达开,承诺只要他投降,就保证他所率领将士的性命无忧。石达开很爱惜自己的士兵,为了保住他们的性命,决定投降。他说,希望骆秉章、唐友耕等清军统帅能依书赴奏,“请主宏施大度,胞与为怀,格外原情,宥我将士,请免诛戮,禁无欺凌,按官授职,量材擢用,愿为民者散为民,愿为军者聚为军”。然而清军并没有遵守约定,不仅扣押了石达开父子,还将石达开想保下的士兵全部杀害。6月27日,石达开被骆秉章等人在总督府会审后判处凌迟极刑。
虽然石达开被凌迟处死有相关记载,但民间还是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较为详细。说石达开并没有被清军围困住,而是突围出来了,之后他也没有回归太平军中,而是带着余部和大量的金银珠宝逃进了贵州与广西交界的丛山中,并在那里修筑了一座山寨,藏兵驻军以待东山再起。然而没过几年天京被清军攻破,洪秀全病逝,太平天国彻底失败。石达开也失去了再次出山抗敌的雄心。另一种说法则较为简单,说当时投降的是与石达开长得极为相似的他的养子,他本人则在清军围剿当时就带着几个心腹化装逃走了。据说,还有人曾在四川见过隐居的石达开。无论哪种说法,石达开留有宝藏应该是真的,那么,石达开宝藏藏在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