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安理会投票谴责莫斯科支持下的克里米亚公投时,中国投了弃权票。无论是俄罗斯,还是西方国家,都没有从中国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尽管普京和奥巴马都曾致电习近平,恳求他从俄罗斯或美国的角度来考虑乌克兰的局面并投票。在避免评论公投的同时,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敦促各方“冷静、保持克制,防止局势升级和恶化”,并补充称,“政治解决、对话是唯一的出路”。简言之,在吞并成为即成事实后,中国站在普京一方。
中国在乌克兰的投资也是中国反应谨慎的一个原因。2012年12月,乌克兰前任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和习近平主席签署了总额高达100亿的协议,中国将投资乌克兰农业、航空、能源、金融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使之成为乌克兰第二大贸易伙伴。
协议包括一项核条款,规定在乌克兰受到核攻击(甚至核攻击威胁),北京就会为基辅提供军事支持。考虑到当时基辅的政治方向,这个条款可是被视为是一个中国认为不会兑现的甜味剂,因为他知道西方国家针对乌克兰发动核攻击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即使基辅政治方向发生变化,中国对基辅的责任却大致相同,因为俄罗斯利用核武器攻击乌克兰的可能性也接近于零。
尽管亚努科维奇的倒台令中国失去了一个盟友,但新基辅政府更有可能会对继续深化与中国的经济与军事关系感兴趣。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会小心行事,以免因在克里米亚问题上与莫斯科过于密切,破坏与新基辅政府构建良好关系的桥梁。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基辅有可能会在这个问题给北京留下空间,以免危及本国经济与军事利益。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克里米亚的未来提供了无数的机遇与风险。自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采取军事行动以来,鉴于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相互制裁,以及俄罗斯被暂停在G8集团的地位,美俄国亲善的前景大大减少。毫无疑问,冷战后东西方最严重的对抗中,中国明白其对克里姆林宫和白宫的战略价值。由于西方国家试图孤立和惩罚俄罗斯,莫斯科将会有更多的理由亲近其中国合作伙伴,向中国出口更多能源,寻求对俄直接投资,并构成军事同盟对抗西方国家
与此同时,乌克兰危机应该令中国对把“不干涉”政策作为其外交政策支柱的做法提出一些基本问题。虽然从长期来看,维持合作关系,并与俄罗斯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能是符合中国利益,但北京在有关克里米亚的问题上对俄罗斯的支持仍然会非常微妙,而莫斯科明白个中原因。在乌克兰问题上持相对中立的立场,分析人士将没有理由指责北京对美俄干涉弱国事务持双重标准。
当主角在各种冲突中相互攻击时,中国是否能够继续坐在后台作壁上观,此前其他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出色。中国没有参与伊拉克战争,但却赢得了大部分伊拉克石油合同,这就是最好的例子。几乎没有理由相信中国会改变自己的做法,基于最近的经验,中国政府认为,保持中立和耐心,做一点损失都没有,好处倒不少。未来中国可能会继续在乌克兰未来的问题上持中立姿态,静待美俄关系进一步恶化,并在恰当之时利用这种日渐紧张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