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五,还是因为MH370航班的国际属性,马航在飞机起飞后,应该立即向中国首都机场边检部门提供该航班所有乘客的身份信息资料。
从航班“失联”后陆续披露并被做实的信息分析,其三、其四、其五的一系列必须要做的“规定动作”,相关各方均没有做到位甚至被省略或忽略了。否则(笔者在此只举一例),在“失联”信息曝光后的前10数小时内,关于该航班中国乘客的人数,就不可能出现153人、154人、157人、158人、159人等多种混乱说法。
其六,马航首次确认MH370航班已“失联”,离起飞时间只有2小时40分。如果按规矩操作,马航在此时就应该向越南、中国的空管部门、中国首都机场通报“失联”信息,并作滚动式定时通报。
正常情形下,航班出现任何情况变化都应及时通报、公告。但自2时40分飞机“失联”,到8号上午8时29分《法新社》最先公布消息,在长长的5个多小时内,马航并未对外公布任何信息,这是否正常?而到上午9时20分,航班“失联”消息已被全世界知晓,可首都机场显示屏上仍显示MH370航班“晚点到达”。
现实是,马航首次公布MH370航班“失联”信息是3月8日上午8时26分,在此之前,马航有否向越方尤其是中方通报“失联”信息,迄今舆论仍不得而知。马航在刻意回避?中国有关方面对此保持很难理喻的沉默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奈之举?这不仅涉及到针对航空安全的规范操作,更关乎航空安全尤其是重大航空安全事故能否赶在第一时间予以应对的人命关天。
MH370航班“失联”信息被各方确认的时间越晚,救援行动的决策与启动也越晚,前往可能出事海域进行搜救的救援力量到达时间也越晚。这一系的“越晚”,在洋流复杂的南中国海泰国湾海域,假如MH370航班真已坠海爆炸,洋面飘浮的飞机残留物就越少……
综合分析多种信息,马航包括马来西亚政府,在最初10数小时向中方通报的MH370航班“失联”信息是遮遮掩掩、零打碎敲的。以至于外交部长王毅匆匆结束8日上午全国“两会”例行“外交新闻发布会”前往部机关召开“失联”航班部际协调会,已是下午14点左右。而在部际协调统一识认并做出统一搜救部署之前,中国的救援参与无法作实质性展开。为什么“失联”呈现为长时间的“失踪”?关键信息缺失导致决策迟滞无疑是最大的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