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双11”从购物狂欢到消费文明还有多远
“双11”的喧闹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健旺态势,同时,也对多个行业和领域,如物流业、电子金融、服务业等,产生了连带激发效应,对开辟经济格局新空间大有裨益。
“双11”来了,以一种傲然依旧的狂放姿态,意欲撩拨起更多人的购物欲望,并雄心勃勃地要在赛博空间内斩获更为传奇的销售数额。2015天猫“双11”交易总额高达912.17亿元,远远超过2014年“双11”的571亿元,创造了历史新高。今年,更精心的营销策划、更早的备战、更心潮澎湃的电商和消费者,都预示着这个惊人的纪录将会被重新划定。
7年前,淘宝商城会议桌上一份被认为颇为冒险的促销方案,既没有在传统零售业十一黄金周和圣诞促销季的夹击下黯淡无光,更没有在价格战的单调重复中失去魅力。相反,借网购新业态日渐成熟的东风,它裹挟进了越来越多的时代要素,培育起了强劲的消费惯性,引发了更广泛的情感共鸣,从而改写了11月11日“光棍节”的文化符码,燃爆了一场庆典式的网购狂欢。
当然,这种兴旺的氛围背后免不了会有天猫、京东、当当等电商平台的刻意营造,也免不了会有假货、刷单、价格先升后降等杂乱的传统弊病,但这些都无法改变“双11”背后日渐丰富的经济与文化意涵。这个标杆节点对经济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已远远超出了商业企划书的指导,凝聚消费族群的“节”的意涵与功能也愈见鲜明。
数以百亿计的交易体量,释放了我国强大的内需潜力。通过创新供给来激活需求,与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顶层设计相契合,与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主流相适应。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之下,“双11”的喧闹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健旺态势,同时,也对多个行业和领域,如物流业、电子金融、服务业等,产生了连带激发效应,对开辟经济格局新空间大有裨益。
“双11”的另一经济意涵在于其是网购市场自由发展的产物,而非政府的标定或主导。在自由的市场氛围中,企业的活力和个人的勤勉以高效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得益于我国经济政策的完善,尤其是市场与政府之间关系的调整,即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策扶持与质量监管取代了业务指导或管制,这对“双11”的兴旺发挥了很大的助力作用。
“双11”深层次的文化意涵在于其对现代消费文化的顺应。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侧重于使用价值的消费开始向符号消费转变,甚至于网购这种消费方式本身也成了一种惯常的休闲方式。正因为此,价格敏感度高的品牌商品才会在这一天出现“井喷式”的交易量,“双11”才会释放出如此强大的号召力。因而,从消费的角度,也可以说,“双11”是消费时代特定消费文化和观念的产物。
“双11”购物狂欢节既是一经济现象,也是一文化现象。两方面的良性发展都离不开系统的监管举措和各平台诚信机制的建立。假冒伪劣、虚假折扣、不正当竞争等乱象损害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非理性的“剁手”式消费。近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多部委联合出招,对“双11”进行了全方位规范,为消费者护航。我们相信,政府与电商平台的联动不仅能为公众带来一场物美价廉的购物狂欢,还会进一步深化“双11”的经济与文化意涵,赋予其更强劲的辐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