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唯有内容是根本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近期的热映影片在带动票房飘红的同时,也让孕育这些电影的原著小说获得更多读者的关注。在影视界,不少导演都喜欢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而影视作品的热播,反过来又可以带动原著的销售,“触电”的作家也会获得更多的名气和粉丝,实现“名利双收”。
“高热度、高人气、高水准”的图书,遇见“好编剧、好导演、好演员”的影视制作,真是“胜却人间无数”。图书、影视相互带动、持续互动、跨界掘金、互利共赢,不禁让我们感叹,书和影视还真是分不开的一家人。
文学作品历来是影视剧的营养之源。大量的投资者与导演之所以看中娴熟的文学作品,正是相中了其自身所积累的阅读量和读者群,这都降低了制作的风险。换句话说,即使影视效果不尽如人意,也难以阻止其读者群对于作品的期待。同时,置身于文化消费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业余生活被影视剧占据,津津有味地欣赏完自己感兴趣的影视剧之后,如果仍觉意犹未尽,便会趁热打铁、追根溯源读原著,在似曾相识中体味有别于影视剧欣赏的别样感受。于是,就产生了“图书为影视造势,影视为图书宣传,影视票房和图书销量双赢,观影高峰和阅读高峰相互助推”的极佳效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据其改编的影视剧,只有为时代发声、为人民抒怀,“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才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读者的评价和时间的考量。《平凡的世界》《推拿》《红高粱》……综观这些根据原著改编并热映的影视剧,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坚持“内容为王”,才会叫好又叫座。
对于文艺作品而言,内容永远是根本。能被观众和市场所认可的影视作品,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如果更能将现实生活和艺术表现有机结合,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就会打造出传得开、留得下,为受众所喜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