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网络 > 资讯 > 正文
2017-01-04 12:51 来源:新闻晨报

新闻晨报:姜文访谈的打开方式

原标题:姜文访谈的打开方式

姜文、甄子丹参演的《星球大战外传之侠盗一号》即将上映——“此次参演介入到好莱坞顶级制作当中,你有何收获?”“我还需要跟人学?为以后做打算?我虽然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但你干嘛把我说这么差?!”——这是近期发生在姜文和某刊记者之间的对话中的一则。

采访姜文,当旁观者比做当事人有趣得多。基本上采访姜文的记者都难以扛住姜文的几轮反问,大部分都会被带着走。近几年,大概以2014年《一步之遥》“教训记者”文风的兴起为标志,新一代媒体记者们逐渐学会用自黑、打趣的方式,化解尴尬,成全读者旁观、看戏的乐趣。这些实录型文章,文中观点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旁观单方面碾压式对话的趣味。

再来一则。记者问:“甄子丹的英文经验丰富,你是否因此有求助于他的地方?”姜文答:“很多人判断不了我,连我自己都判断不了,你怎么会这么自信敢判断我呢?每个人对自己的判断都会发生错误,所以一般情况下我放弃这种判断。”

对话姜文的直接尴尬与间接乐趣,粗略分析下,与姜文展开回答的“反问”或“疑问”句式有关。当姜文质疑问题本身的合理,原本地位上的不对等,会更加深双方话语权甚至智力不对等的心理印象,从而丧失掉平等对话的语境。

然而,若据此认为现实中的姜文就是受访时那样,那就大错特错了。比如,姜文言之凿凿的这句话——“我没必要在做演员的时候告诉别人怎么做导演,这是很不道德的事,我从来没这么做过”——就不太可信。事实上,姜文是个会聊天的人,他现实中的待人接物也颇受好评。与姜文合作过的张默说,姜文在片场对每个人都呵护有加。电影《绿茶》放映时,张元诚恳地说:“我发现他是一个柔情似水的男人。”

永远不要从别人口中了解一个人,因为他对每个人可能都不一样。永远不要从访谈中了解姜文,因为当时的他很可能不正经。访谈状态下的姜文,可能更乐意欣赏小姑娘脸上发窘的红晕,而不是和一名“年轻记者”掏心、聊电影。

那么,怎么打开姜文的“怼”式访谈?我的理解是:学习辩证思维,天下道理都能“怼”,就看会“怼”不会“怼”。试打开一则。提到张艺谋的《长城》,姜文说:“你说的那电影我还没看,我不看电影,我不爱看新电影,我爱看老电影。有一个作家说过,可以看死人的书,不要看活人的书。电影也是这样。”其实,凡事哪有绝对。姜文说的“不”,不是“从来不”“永远不”的意思,不然,这不是教大家不要去看他的新片了吗?他还说要和儿子去看《侠盗一号》呢,这可是崭新的新片。

再一则。姜文说,特别羡慕好莱坞导演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我一开始就纳闷,这是好莱坞吗?我们听说好莱坞它不这样啊。他们说你听说的好莱坞是三流的,这是一流的。艺术家说了算,那才叫牛。”工业化是站在产业的角度,艺术家的人脑是站在艺术的角度,怎么说都对,就是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