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闻用户关切点众筹刍议
核心阅读
★准确把握用户的兴趣点和关切点,才能在当今新旧媒体竞争融合的时代大变局中掌握话语权,勇立引导舆论的潮头。运用众筹模式把握用户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其本质是创新。众筹要抓关键,形式要灵活多样,把主动设置议题同运用众筹理念有机结合。
★作为区域主流媒体的地市党媒,要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焦点,紧密结合本地民生事业的发展状况,精心谋划好“三大”报道,即关于大局、大势、大事的报道。
做媒体的,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大约是:“你弄的那都是些什么新闻,不痛不痒的。”何为“不痛不痒”?就是所呈现的新闻产品没有把准用户的兴趣点和关切点,更不用奢谈什么用户的共鸣。
把准用户的兴趣点和关切点,是媒体人的必修课之一。尤其是身为区域主流媒体的地市党媒,只有准确把握用户的兴趣点和关切点,才能牢牢吸引本地用户,从而在当今新旧媒体竞争融合的时代大变局中掌握话语权、提升公信力、确立权威性。笔者认为,地市党媒可以积极探索众筹模式,把主动设置议题同运用众筹理念有机结合。
众筹用户关切点 关键要抓准
作为区域主流媒体的地市党媒,针对用户的兴趣点和关切点众筹的关键是什么?无疑是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焦点,紧密结合本地民生事业的发展状况,精心谋划好“三大”报道。众所周知,党媒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它最注重“三大”报道,即关于大局、大势、大事的报道。可以说,能否精心谋划好“三大”报道,让“三大”报道直抵人心,决定着媒体的视野和高度,决定着媒体影响力的大小。因此,如何因地制宜,伺机而动,准确把握“三大”报道的用户兴趣点和关切点,以及报道的成效如何,既决定着地市党媒权威性和公信力的高低,更关系着地市党媒的生存和发展。
以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为例,作为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省份的相对欠发达地市,衢州市领导和百姓的共同关切点是“发展”。可以说,如何科学发展、发展成效如何,这是每一个衢州人都十分关心的问题,而这无疑就是衢报集团新闻用户的最大关切点。衢报集团众筹“三大”报道的用户关切点,毫无疑问必须牢牢把握这个关键。
众筹用户关切点 本质是创新
众筹用户的兴趣点和关切点的本质是创新,它既是选择、确定报道主题的创新,也是报道方式、报道载体和传播渠道的创新,甚至也是媒体人改作风、改文风的创新。
衢报集团在众筹用户的关切点,组织策划各类重大主题报道中,较好地实现了上述诸方面的融合创新,比较突出的是“市民观察团”的创建和系列活动。
为了缩小同全省发展的差距,近年来衢州市从上到下人人都憋着一股劲“奋力奔跑”,“奔跑”成了近几年衢州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写照。但“奔跑”的成效如何?衢州百姓无时无刻不在关注。2014年年末,衢报集团决定组织一次“奔跑”成果回眸式报道,并决定众筹报道主题甚至形式,一切都围绕用户需要来策划报道方案。先是通过96811衢报公众服务热线、“掌上衢州”手机客户端和衢州新闻网向社会发出“市民观察团”团员征集令,然后根据报名情况进行筛选,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建立一个由市民和专家共同组成的近千人观察团数据库,请观察团成员对报道主题和形式建言献策。首批来自不同行业的30名普通市民,以观察团成员的身份跟随记者,分组赴全市各地进行采访,集团各媒体随即推出同题跨年特别报道:“用民意丈量过去 让民心表达未来”。报道一经推出,即获得了用户的热烈响应,许多平时很少看报的网友看到集团新媒体上推出的这组主题报道也纷纷点赞。
在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衢报集团把“市民观察团”进一步做成了集团的品牌大型策划活动,连续3年每年至少30次诚心邀请市民参与新闻策划和采访活动。由于每次以“市民观察团”为载体的新闻众筹活动都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用户的兴趣点和关切点,使得政心民心同频共振,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舆论影响力,提升了衢报集团的品牌形象。同时,媒体把发展成果的评价权交到民众手中,不仅使报道更客观,也让普通市民倍感亲近、可信。
众筹用户关切点 形式要灵活
众筹用户关切点,在牢牢把握关键的前提下,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衢报集团近年来组织开展的新闻众筹活动,除了通过公众服务热线、平面媒体和新媒体向社会进行公开征集外,还与政府部门合作共享大数据资源,通过用户调查获取统计分析结果,还通过组织策划各种社会活动获取公众意见和建议。而许多媒体人除积极投身上述活动外,还通过自媒体或微信朋友圈等获取有价值的数据或信息。
2016年11月16日晚,集团所属新媒体“掌上衢州”播发了记者罗东哲采写的一则小通讯《车灯照亮老人回家路》,引起网友关注。18日,集团的日报、晚报又相继刊发了这一新闻,使这一事件再次发酵。到11月18日24时,经中央主流媒体“两微一端”、中央部委官微、网络大V、省内外媒体等跟进转发后,这条新闻在网上形成极大反响,阅读量超过了4000万人次。
这是一篇什么内容的稿子?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线索的?为何能够引得如此众多用户的关注?说起来并没有多大悬念:这块新闻“金矿”,是记者从微信朋友圈中众筹得到的。衢州一名喜欢夜跑的市民,在夜跑时看见一辆亮着警灯的车开得特别慢。细看,原来警车前面有一辆三轮车,一位老人吃力地蹬着三轮车载着一位老太太回家。原来警车在用车灯为三轮车照路。这位夜跑的市民用手机随手拍了张照片发到了微信朋友圈。照片几经辗转被罗东哲获得,她感到心里暖乎乎的,于是很快和照片的拍摄者取得了联系,简单采访后马上写成了一则四五百字的小通讯《车灯照亮老人回家路》,发给了集团新媒体“掌上衢州”。第二天一大早,罗东哲得知这则新闻得到了非常多的转发,阅读量出乎意料的高,她马上进行了后续采访,稿件很快再次在网络上掀起巨大波澜。
近年来,衢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道德建设,“最美”热潮持续涌动,“最美现象”正由“盆景”渐成“风景”。衢报集团的“最美”报道,也备受全国媒体同行和衢州本地普通百姓关注。从舍己救人的“最美爷爷”占祖亿到13名抬车救人的“最美村民”,从以村歌和谐乡村的江山市大陈村村民到互帮互助的衢州市民,一个个“最美现象”不间断地在衢州上演,感动了浙江,也感动了中国。这些“平民英雄”的新闻线索,大多是媒体人通过不同的众筹渠道和众筹方式获得的。这些“最美”报道,一次又一次地触碰和刺激着衢报集团新闻用户的关切点,无数的用户通过阅读这些“最美”报道,从感受“最美衢州,仁爱之城”开始,对社会、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近年来,“新春走基层”活动已成为主流媒体的必修课。走向哪里?怎么走?衢报集团广泛发动集团员工、通讯员、各县市区报道组以及众多的热心读者共同献计献策,众筹“金点子”。对“走转改”活动的部署,衢报集团决策层创新思维、开拓思路,从集团事业发展战略高度进行思考并制定方案;采编人员带着责任、满怀真情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群众,用脚步去丈量民情,书写出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时代篇章。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记者廖峥艳深入山野农村,发现许多在抗战中受日寇细菌战残害的“烂脚病”老人至今仍被病痛折磨,便利用休息时间走遍衢州各县(市、区)50多个乡镇街道、近100个村庄,为100多位“烂脚病”老人拍照存档。这组题为《细菌战最后的证人》的照片在集团各媒体发布后,得到社会舆论的高度评价,并荣获了2014年度华赛奖银奖。
(作者单位: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