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说好了一样,淡出大众视野一年多的顺风车又再度热闹了起来,先是滴滴顺风车在太原、哈尔滨、常州三城市回归,再有曹操顺风车全国上线试运营。
有了前车之鉴,顺风车的回归没有大张旗鼓,更多的是小心翼翼,可以理解,受过“重创”的顺风车不能再添新的伤疤了。
要“上车”不太顺
11月21日,滴滴顺风车重新上线的第二天,哈尔滨,小新(化名)在经过4个小时的等待后,收到了通过滴滴顺风车主审核的通知,她松了一口气,“终于通过了”,她的诉求特别符合顺风车的本质,就是上下班能载个人,省点油钱。因此,她一直是各种顺风车平台的重度用户,此前在滴滴顺风车平台上接了200多单。
但是,即使是“老司机”,滴滴顺风车也没有免审,依然要求他们重新注册和认证,包括三证(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审核、车辆照片、对车主证件的视频动态审核、安全考试、人脸识别等。“敏感信息没了,包括个性化头像、性别等,只有和出行相关的标签,比如干净、准时等,而且只能在设置的4个常用地点接单,每天接2单。”但是,对于小新这样的女司机、而且是符合顺风本质的司机来说,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有不少司机表示,在注册认证时经常碰到闪退,花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有提交成功。
滴滴创始人程维曾表示,重新上线后的顺风车可能很难成为一款好用的产品了;总裁柳青也曾自嘲,在做一款最难用的顺风车产品。是不是过于小心翼翼了?不止一次,柳青被问到,她的回答也异常坦诚,直接“认怂”。
18个版本、330项功能迭代,这一切都是源于在安全方面的如履薄冰,为了安全红线,牺牲了一部分体验。
乘客端亦是如此,乘客需要完成安全任务,包括“实名信息认证”、安全功能确认和乘客安全知识学习,一个题目答错就无法进入下一个题目,同时在验证过程中平台会随机截取照片进行核验信息,只有完成大约10多分钟的验证才能发单。
相较于滴滴顺风车的“千万道保障”,同一天上线的曹操顺风车的注册就显得很简单,没有实名认证等步骤,简单注册之后就能正常发单。
10个单 2个搭上车
这段时间,顺风车似乎被遗忘,但总在不经意间会被想起。此前,有分析师认为,用户对顺风车的回归上线期待还是比较高的,只要滴滴顺风车能成功上线,相信会有不错的用户回流。但是,“尴尬”又来了。
有媒体报道称,滴滴顺风车的一个产品经理在顺风车上线的第一天,在太原发布了十几单,等了一个多小时,还加了感谢费,才仅有一位车主响应。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哈尔滨,就在滴滴顺风车重新上线第二天,车主道道(化名)就发单了,“原以为寂静过后会有大需求,可是等了一个多小时,没有收到同路的顺风车单子,这样的‘冷遇’有点出乎我的意料。”由于只能在设置的常用地点接单,且每个地址14天只能改2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司机的接单,运力不足在所难免。但是,道道也表示,这样的规则把真正有常规路线出行需求的车主筛选了出来。
或许,大家对于顺风车的感情还是有点微妙,需要一定的适应期。但另一个问题是,“冷遇”的背后实际上是需求和匹配度的问题。
从11月21日~11月23日三天时间内,《IT时报》记者分别在曹操出行和哈啰出行上分别发布了五次顺风车需求,每次提前半天发出用车需求,里程大约在10多公里,价格在20多元,最终搭上顺风车的只有2单,都是在哈啰出行上。以记者于11月21日晚发布的第二天早上从浦东浦建路到杨浦邯郸路的需求为例,曹操顺风车匹配到了一位车主,但显示的出发时间是第二天13:00,从徐家汇到江苏启东市,此后,再无其他车主。而哈啰顺风车为这单匹配了6个车主,匹配度最高的车主出发地和目的地均和记者仅相距1、2公里,出发时间也只有15分钟的差距。遗憾的是,记者在哈啰顺风车上向两位车主发出“请他接我”的要求,但最终没有得到车主的回应。
“以前,每天上下班基本都能找到乘客,现在匹配度下降,能达到60%已经很不错了,出发地和目的地都很近我才接单,或许跨城顺风车更多一些。”鞠先生是记者于11月21日搭上的顺风车司机,在他看来虽然顺风车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如果绕很远去接也不合算,情愿放弃,要理解顺风的概念。
对于乘客而言,顺风车的性价比很高,以记者乘坐的鞠先生的同城顺风车为例,最终支付31元,出租车的价格则在70元左右。
施先生是一位开了两年顺风车的司机,他接单有偏好,单程在30公里以上,最好的跨城单。“同一时间很少有完全匹配的乘客,短途的话会降低顺路程度,跨城长途对司机和乘客来说是双赢的。”他说道。
施先生给《IT时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上海虹桥站到湖州吴兴区政府为例,全程130公里,司机行车成本约130元(高速公路费加油费约1元/公里)。如果选择顺风车,对于乘客来说,只需要支付80元左右的费用;对司机来说,哪怕起点和终点不完全匹配,但总里程很长,所以开5公里去接乘客然后送达后再开5公里去到自己的目的地,顺路程度也高达90%以上,这样一来,相当于承担了司机这一趟至少一半以上的行车成本,如果同行乘客有2人或以上,对司机来说,甚至开这一趟不仅覆盖了出行成本,甚至还有盈余。
再来算乘客的账。从上海虹桥到湖州的高铁票价约为110元,大巴费用60元。两者到站后打车再去目的地的费用约为20至40元。如果乘客起点不在上海虹桥站,那么成本还会增加。无论如何不能达到80元的顺风车成本。时间更加灵活,还能缩短2小时左右。
安全!安全!安全!
无论对于哪个网络车出行平台,顺风车业务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此前多家媒体都给滴滴算过顺风车的账,顺风车订单数在滴滴订单总量中最多占比1/10左右,顺风车还要不要继续做下去?现在的结果是,滴滴顺风车还是回来了。因为,用户对于顺风车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
所以,顺风车市场一直充满着竞争,就在滴滴顺风车“缺席”的400多天,嘀嗒出行、哈啰出行、曹操出行等都在抢占先机。时间不等人,回归之后的滴滴顺风车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但是,滴滴目前并没有“激进”,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即使是程维,也完全没有提顺风车的业务和订单目标。
记者采访的几位滴滴顺风车主均表示,虽然现在的体验不如以前友好,但如果这些“不友好”能换来司乘人员的安全,也是值得的。
11月11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约谈滴滴出行、首汽约车、神州优车、曹操出行等8家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表示要堵住安全风险隐患,严格规范顺风车。
一位嘀嗒顺风车司机告诉《IT时报》记者,嘀嗒平台司机每次接单都要通过人脸识别,涉及接单、跑单、车费提现等环节,保证是司机本人开车。但是车况审核不严格,仅在注册环节有审核,之后每次仅对司机审核,具体用什么车跑不再审核。
“如果回到顺风车的本质,平台侧重保护乘客这点要改,平台对司机临时取消订单的判定和惩罚显然高于乘客。但事实上,顺风车的司机和乘客应该比传统的司机乘客关系更平等些,因为并不是很标准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是各取所需。”这位司机提到,“除了人身安全外,资金安全也应考虑,目前嘀嗒平台只有在每周二、周五可提现,错过要等下一个提现日,增加了平台的沉淀资金。”
在经历了一系列风波之后,顺风车的脚步慢了下来,但从长远看,脚步必须慢下来,因为接下去就是“合规”的时代。什么是顺风车,顺风车的属性其一是非盈利,其二是非营运,这两点明确划清了顺风车和网约车的分界线,顺风车应该回归其本质。
借用一句高大上的词吧,“不忘初心”,安全、安全、安全,这是出行平台的未来。
最后还是要问车主、乘客们一句,你开不开?你坐不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