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域电视凭借量子点背光技术,迅速占领了各大电视品牌的旗舰产品的位置。无论是世界级的CES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还是国内最大的AWE家电展上,高色域都是电视展出的一大亮点。但是有了高色域,并不意味着就拥有了好画质,甚至会对电视画面造成负面的影响。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色域是什么。色域是指某种设备所能表达的颜色数量所构成的范围区域,也就是各种屏幕显示设备、打印机或者印刷设备所能表现的颜色范围。自然界中可见光谱的颜色组成了最大的色域空间,但是对于如此多的色彩需要借助更为直观的表现形式。于是CIE国际照明协会制定了一个CIE-xy色度图,用于直观地表现色域。
在CIE-xy色度图中,各种显示设备能够表现的色域范围都能够用RGB三点连线组成的三角形区域来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越大,就表示这种显示设备的色域范围越大。但是这个范围对于显示技术而言,显得过于庞大,我们能够通过屏幕显示出来的色彩比这要小的多。
CIE色度图(中间三角形为NTSC色域)
于是1953年,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简称NTSC)基于CIE色度图制定了NTSC色域标准,划出了一个100%的色域区域,通过百分比来量化表示色域的大小。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电视机能够达到的72%NTSC色域,就是电视能够显示的色彩数量占到NTSC100%色域区域标准的72%。
高色域电视又被称为广色域电视,是针对主流的平板电视色域范围进行界定的,并没有严格的界定。目前主流的液晶电视的色域范围一般都在NTSC值的72%左右,而高色域电视的色域范围一般来说要达到90%以上。在高色域电视刚出现的时候,NTSC色域值82%也曾经被认定为高色域,不过近期随着量子点等新技术的出现,色域值的标准也随之提升。
高色域就代表着电视能够显示更加丰富的色彩,画面的鲜艳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由于色彩的种类增多,使得画面中的色彩过度更加自然,有效避免了失真和色块的情况出现。更多种类的色彩,使得画面的层次也更加分明,能够展现更多的细节,更加接近真实的效果。
清华大学色彩研究所曾经对中国用户观看电视的色彩偏好进行过研究,由于中国传统色彩的主要特征就是大量使用色彩饱和鲜艳的纯色,高色域电视能够非常优秀地体现出纯色,例如红色、黄色,以及强烈的对比色,这也正好符合中国人对于颜色的喜好和审美心理的一种倾向。因此,高色域电视更加符合中国用户的视觉偏好,能够创造更加出色的视觉体验。
高色域不一定等于好画质
颜色的数量增多,固然画面更加艳丽,但是所显示的色彩却不一定准确。高色域电视在增多色彩种类的同时,为色彩的控制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如果色彩控制不够精准,所显示的画面依旧会失真,和真实的颜色相去甚远。提高色域固然是好事,但是应该兼顾色彩的控制,这样才能够让丰富的色彩发挥真正的效果。
过于丰富的色彩很难做到精准控制,物极必反。所以高色域电视也要看厂商对于颜色的调教能力,并不能只看色域覆盖率来评判其真实的画质表现能力。
前些年,我测试过不少电视的NTSC色域值都达到了100%以上,甚至是110%以上,但是通过静态和动态测试的观察,会发现一些产品的色彩准确性并没有达到预期,甚至会产生偏色或过于艳丽的情况,看上去非常不自然。
不过近些年,厂商们可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再盲目追求色域,而是逐渐探索电视如何做到还原色彩本质上来,让我们非常欣慰。